退休副教授实名举报同事剽窃论文举报6年未果
近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科研处退休副教授过某,把一份举报生物系退休教授王某的材料交给了现代快报记者。材料显示,王某用于申报教授资格的一篇论文存在剽窃行为,刊发该论文的杂志,已于2008年就此发出“属学术不端行为,现撤销其论文”的声明。过某说,从2008年开始他就不断向学院实名举报此事,可惜至今未果。
不过,被举报者王某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反驳,是自己的学术成果先被别人用了,因不知情导致重复投稿,“如果我有问题,早就被处理了”。对此,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纪委负责人表示,经查,王某剽窃论文情况属实,院学术委员会已着手处理此事。
现代快报记者付瑞利副教授举报同事:学术不端竟评上教授“各系、所、部门,浦口校区管委会:按苏教职称200713号文件通知,王××同志已具备高校教师系列教授任职资格。批准时间为2007年5月25日。特此通知。”过某说,2007年6月,当他看到王某成功申报教授职称的这个通知时,十分疑惑。
早在2006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还叫江苏教育学院的时候,他就听说王某正在申报教授职称。不过,当时有人对王某的资格提出质疑并向学校举报,因为王某是从事普通动物学和普通生态学研究的,所报职称却是分子生物学的,从专业角度来看跨度未免太大。过某说,2006年新晋教授的名单里,最终没有出现王某的名字。他认为,可能是举报取得效果,便没再过问。
可到了2007年6月12日,学院转发省教育厅的文件,并通报王某获得高校教师系列教授任职资格。过某曾就职于院科研处,负责管理全院的理科项目,2009年退休。他称,如王某靠学术不端行为圆了“教授梦”,上面追究下来,自己也没法交代,就是包庇对方的行为。
于是,过某开始搜集相关证据,并依此向学院实名举报。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被举报者论文已撤销过某说,王某的科研成果需要通过大量实验得出。不过,学院科研条件有限,有些实验是无法完成的。
从2007年6月份开始,过某顺着这条线索,寻找王某结题报告里提到的实验场所。最终,他找到了某研究所,还从该所一位负责人那里打听到“并没有王某这个人来做实验”。与此同时,过某还了解到了一个更重要的信息,即2004年王某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名为《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在马铃薯细胞中的初步表达》的文章。而此文与2001年的一篇科研论文《轮状病毒抗原基因在马铃薯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检测》相似度极高。
2008年11月7日,接到举报的《免疫学杂志》发表声明称:经审查证实,本刊2004年第3期发表论文《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在马铃薯细胞中的初步表达》的第一作者王××,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属学术不端行为,现撤销其论文,特此声明。过某认为,这篇剽窃而来的论文足以证明王某的问题。
被抄袭者说:和王某合作做项目,但不知其“一稿两投”根据过某提供的材料,现代快报记者对比发现,两篇论文内容大体相同,只是以王某为第一作者的那篇论文多了4幅图。两篇论文都出现了同一个名字朱某—2004年的那篇论文中,朱某是第二作者,2001年的那篇论文中,朱某则是第一作者。而朱某所在单位,就是上文提到的某研究所。
按照《免疫学杂志》的声明,王某是抄袭了朱某等人的学术成果。朱某告诉记者,自己被王某列为第二作者发表论文,事先并不知情,并且王某也从没有告知自己,“那个时候发论文不需要参加作者签字”。不过他表示,尽管两篇论文相似度极高,但不好完全判定王某抄袭,“顶多叫一稿两投”。
朱某称他和王某合作做项目,后者也参与了一部分实验和论文写作。2001年,朱某和同事到外地参加学术会议时,把该项目的成果作为一篇会议论文提交,最终以《轮状病毒抗原基因在马铃薯细胞中的表达和活性检测》为名发表。
没想到王某会时隔3年后,又将其发出来,“多方面原因,造成这个差错。”被举报者说:学术成果被提前发表,自己事先并不知情对于被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王某并不服气。他不仅否认自己抄袭,并且认为目前的状况,“跟我的学生有关系,和我不相干”。王某说,自己是江苏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的主持人,朱某是第一副手。
而朱某等人在2001年发表的那篇论文,正是这一项目的研究成果。王某说,其实是朱某等人剽窃了自己的成果,因为只有项目主持人才有权发表文章。不过,为保护学生,就没再追究。
朱某称第二篇论文发表时,自己并不知情,王某反问“怎么可能”。他称,正是因为朱某不敢讲第一篇论文的事情,才导致论文重复。另外,王某还被质疑申报分子生物学教授不符合资格。对此,他称“我怎么没做过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项目是省里的,如果我不专业,怎么可能给我做呢?”王某称,自己带着项目和资金到研究所做研究,是和朱某对接的,被过某询问的那名负责人并不清楚。
几乎相同的论文发表两次,是乌龙还是另有原因?疑问按照王某和朱某的解释,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时隔3年后再次发表,更像是一起“乌龙”事件。可是,两人的解释又有矛盾之处。比如,朱某称,论文第一次发表后,自己曾把相关材料给过王某。
论文第二次发表时,自己并不知情。而王某却否认这一说法,“如果他说知情,那他就是一稿两投了。”事实到底如何?院纪委8月22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纪委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纪委对此事的调查结果已经很明确,即王某确实存在剽窃论文的行为。
按照程序,目前此事已经移交给院学术委员会,由他们来认定王某行为的性质,纪委负责催办。该负责人表示,学院没有教授批审权,学术委员会作出决定后,还要给当事人申诉期。当事人申诉完毕后,再就其申诉有无道理召开会议,并给出答复、作出结论。
最后,学院将把情况上报省教育厅。早在2008年,过某就开始举报此事,院方为何一直没给出明确答复?该负责人表示,时间确实拖得比较久,举报者很着急,“一级级组织也在调查。”过某介绍,除了向学院举报,他还向省教育厅反映。
昨天,记者两次致电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知道此事,会有相关人士回复。不过,截至昨晚发稿时,对方一直没有回音。确实存在剽窃行为但须院学术委员会认定上报举报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定论?据《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资格条件》,谎报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行为者,延迟3年以上申报教授资格。
不过,《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在马铃薯细胞中的初步表达》被撤稿时,已是2008年11月,那时王某已顺利评上教授职称。过某提出,如果事后发现王某存学术不端行为,是不是可以撤销他的教授职称?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规程》规定,对于实名举报案件,在作出是否调查处理的决定后,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通知举报人。
不过,过某称,自己虽然已向学院实名举报,但从未接到过相关的通知。有知情者告诉记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接到举报后,学术委员会曾就此事召开过会议,可后来又没了下文。
“如果确定他是学术不端,如何处理?是教育厅还是学院拿出处理意见?如果不是,那也应该有个说法吧!”编辑:白玫。
本文关键词:退休,副教授,实名,举报,同事,剽窃,论文,6年,BOB网页版登陆
本文来源:BOB网页版登陆-www.jenileejoy.com
同类文章排行
- BOB网页版登陆:郑州河务局开展春季消防安全大检查
- 湖北参加宁夏国际水资源高效利用论坛【BOB网页版登陆】
- 《你好,之华》胡歌秦昊同台飙戏 年度高分华语片票房后劲十
- 老人猝死公交车 公交公司担不担责?
- 《橙红年代》案件谜底终将揭晓 何明翰虐心哭戏获好评
- 特大咸潮袭击珠江流域海洋监测迅速到位
- 王健林又悄悄卖了几家万达广场!保险、信托接
- 为什么互联网产品越来越难做了?
- 让法律贴近民众—百强大律师 行走的法治宣传者
- 出线了初恋什么时候更新 出线了初恋每周几更新几集
最新资讯文章
- 《橙红年代》案件谜底终将揭晓 何明翰虐心哭戏获好评
- 蜜汁炖鱿鱼官宣男女主演 萝莉杨紫倒追男神李现
- 奇幻网剧镇魂片花曝光 白宇朱一龙共赴万年之约
- 玄彬朴信惠主演新剧获好评,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收视破8%
- 小时光番外:顾未易一家三口逛街竟然这样牵儿子
- 法制意识与道德意识的淡薄
- 大律师网喜羊辞旧岁 恭贺迎新春
- 共同饮酒致人死亡 桌上所有劝酒、陪酒者都要赔钱!
- 人权普遍定期审议:墨西哥被敦促在强迫失踪、妇女权利和新闻
- BOB网页版登陆|我省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汛情
- 惠金河务局为生态防护软隔离“排兵布阵”|BOB网页版登陆
- 郑州黄河水电公司跻身“河南之星”最佳先进企业【BOB网页版登
- 惠金河务局全面部署2009年汛前工程普查“BOB网页版登陆”
- 开封第一河务局加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BOB网页版登陆
- 世界人权日:联合国人权高专皮莱呼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 扎伊德敦促美国采取强有力枪支管制措施 预防新的杀戮事件发生
- 联合国报告:司法公正对帮助伊拉克“伊斯兰国”性暴力受害者
- 河南中建水电公司平顶山东羊石村土地开发项目顺利完工
- 利津河务局党组召开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专题民主生活会
- 中牟河务局精细化管理工程促防汛保安全_BOB网页版登陆